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10

贵大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7月22日,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科技文化视域下的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会议围绕“科技创新”“科学知识生产”“人工智能”“教育数智化”“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研讨。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全景

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德忠教授、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夏劲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崔伟奇教授、贵州大学副校长张大林教授、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蒋红霞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4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代表110余人参加研讨会。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前主编李醒民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刘科、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社会所潘建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张卫教授、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侃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宏燕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娜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闫坤如教授、河北北方学院李振良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田田分别作“民国学界自然辩证法研究一瞥”“科技伦理视域下DeepSeek的学术风险及其防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AI‘复活’的情感抚慰机制及其伦理困境”“数智科技创新世科学知识生产”“高校数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研究”“从创新文化视角看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数字劳动正义困境及其价值追寻”“‘医工结合’的人道主义反思”“博物馆参与科技文化建设的经验与路径” 主旨报告。

9

QE9A0497 拷贝-opq3839691718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设置四个分会场和四个研究生论坛。在分会场交流环节,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文化创新”“学术道德与科研伦理”“人工智能”等相关议题进行理论探讨,呈现出一场智慧激荡、观点碰撞、创见迭出的学术盛宴。在研究生论坛环节,与会研究生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科技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数智化”等议题进行汇报,评委老师从不同视角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二会场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领域研究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学术视野更新与理论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前沿思考提供了新的智慧。

222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