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文字/宁玉梅 学生记者 程媛媛 摄影/何旭东 学生记者 吴文杰)7月25日上午,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贵州)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开幕。本次会议是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产学研用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贵州省教育厅主办,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承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震,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沈景华,中建科技集团西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翔,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缪坤和, 贵州大学副校长张大林出席开幕式。
白震在致辞中表示,自2022年以来,在中国教育部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贵州省已连续4年举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推动省内7所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下一步,贵州将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高水平全方位推进教育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积极推动省内高校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在数字科技、新能源材料、绿色制造等领域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
“国际产学研用会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正成为连接东西方智慧的桥梁。”沈景华表示,希望未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联动作用,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共同打造产学研用合作的“贵州样本”。
“贵州大学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联合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贵州大学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与东盟及全球伙伴携手,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应对全球性发展与挑战贡献智慧。”张大林介绍。
谢翔表示,作为建筑行业的积极参与者,中建科技集团西部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等高校在城乡规划项目合作、人才培养与产学研用等多方面开展密切合作。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
开幕式上,贵州大学与卡迪夫大学中英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签署了产学研用合作协议,与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了《贵州省硫磷钛铁资源耦合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协议》,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协议》。张大林为Kostandin GJIKA教授颁发了聘书。
开幕式结束后,在2025中国—东盟溪山论坛“AI视角下乡村规划与建设科技创新”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AI与乡村规划建设相关前沿议题和创新成果开展交流研讨。
据悉,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唯一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论坛,中国—东盟溪山论坛自2021年创办以来贵州大学已连续举办多届,该论坛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及相关国家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开展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
编辑:庞爱忠 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