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教师团队获教育部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06浏览次数:14

贵大新闻网讯(机械工程学院)9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冯毅雄教授领衔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教师团队入围。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教师团队是由冯毅雄领衔,老中青人才结合的一支“山海协作、梯级传承、同心育人”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团队共有38位教师,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19人,40岁以下青年骨干14人。

党建引领团队  育人坚守初心

团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创建“党建+团队”师德涵养机制,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省级金师、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先进典型,并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同时“山海协作·同心育人”机制获批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团队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立志成为“大先生”,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秉承“坚毅笃实·卓越报国”的院训精神,团队深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主动对接贵州航空航天企业,提供技术与服务。团队教师入选贵州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创新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深入阐释制造业中的新质生产力,引导学生坚定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的信念。9月3日,团队教师张富贵教授受邀观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融通智造匠心  培育时代英才

以教育部智能制造新工科项目为引领,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14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全过程评价与闭环改进机制,持续推动人才培养的优化。团队充分发挥机械工程学科的优势,成功获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且该团队还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金课7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个、一等奖1个。在教师教学竞赛中,团队荣获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

团队立德树人成效显著,近五年指导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全国金奖、银奖和国家级奖项3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逾百项。培养出贺飞(“贺飞号”盾构机研发者)、胡耀(中国青年创业奖·脱贫攻坚特别奖)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勇攀智造高峰  铸就大国重器

团队立足国家重大装备战略布局,助力西部区域科技发展,依托现代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航天十院、中航重机、中铁装备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创新联合体,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达成多项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过去五年,团队成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等国家部委项目50余项,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以第一单位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其中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深耕产教融合  服务地方经济

团队致力于服务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助力我省“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战略的实施。与吉利汽车、小米科技合作共建2个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5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联合航空航天、能矿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并提供技术服务,主持省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项,落地企业技术转化100余项,实现技术交易额达8000余万元。“博士工程师”团队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智能制造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西帝摩金属3D打印装备成功突破增材制造核心技术瓶颈,产品远销欧美等海外市场,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团队以实现我省重点特色经济作物和经果林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研发方向,研发出20多种小型化、多功能、组合式的山地智能农机装备,开展技术培训及推广活动3000余次,覆盖农户30余万人,打造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编辑:尹梓熹  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