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仁怀市长岗镇的高粱基地里,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大家挽起衣袖、手持镰刀忙着采收高粱,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来到酒用高粱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高粱连绵成片,颗粒饱满的穗头迎风摇曳,如同翻涌的红色波浪,映红山野。这一示范的高粱个头大、果实丰,由于科学防控技术到位,与农民自防区的效果有着明显区别。
据项目负责人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金林红、张维教授介绍,眼前这120亩示范区是酒用高粱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项目,由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实施。针对新建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弱高粱长势差、病虫害多发问题,项目采用的“氨基寡糖素+”免疫防病治虫综合配套技术,即氨基寡糖免疫诱抗+氨基酸叶面肥促生+棘孢木霉促生抗病,+狼毒素、微生物菌剂+助剂杀虫,结合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3次选择性施用,实现了幼苗期提苗促生、苗齐苗壮、增强抗逆性,拔节期促壮、治虫、防病,抽穗期免疫防病促结实。经调查,紫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防治效果达81.25%,蚜虫防治效果达94.00%,粘虫防治效果达96.30%。
测产数据对比显示,示范区折亩产373.41公斤,农户自防区为282.20公斤,示范区较农户自防区亩增产91.21公斤,增幅达32.32%。示范区的高粱不仅在株高、叶片数、叶宽等农艺性状上显著优于自防区,病虫害防控效果更是大幅度提升,充分体现了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优势与推广应用价值。
当地村民对该项目给予了积极反馈。一位正在收割的农户笑着说:“今年用了贵州大学专家带来的新技术,高粱长得格外好,穗头大、籽粒饱,往年常见的病虫害也少多了。收入肯定能涨不少!”另一位参与项目的村民表示:“以前自己打药防虫防病,效果不稳定,成本也高。现在有专家指导,用了绿色防控方法,不仅省心省力,高粱品质也更好了,明年还想继续跟着种!”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