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校企联合研发制造超高强度钢丝每平方毫米可承受零点二吨重量,撑起世界第一高桥

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10

本报讯(记者 王雨)9月28日,备受瞩目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记者从贵州大学获悉,大桥最核心的受力结构主缆,全部采用了由贵州大学与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制造的2000兆帕级超高强度钢丝。

此次花江峡谷大桥主缆共采用2根主缆,每根由217股索股组成,单股含91根直径5.7毫米的高强钢丝,近4万根钢丝总长度达9.3万公里,可绕赤道2.3圈,全部实现“贵州研发、贵州制造”。

据介绍,该成果依托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贵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实现了材料强度与防腐蚀性能的双重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大跨径桥梁关键材料领域彻底摆脱了进口依赖,实现自主国产。

面对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贵州大学副校长向嵩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与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坚,最终成功实现核心技术创新,并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应用。

该科研团队提出“微量元素协同强化”理论,通过在钢丝中添加微合金元素,研发出每平方毫米可承受0.2吨重量的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较国际主流1860兆帕标准提升7.5%,且延伸率保持≥5%,满足峡谷强风环境下的韧性需求。

同时,针对传统镀锌钢丝在峡谷高湿环境中易锈蚀的问题,团队创新“镀后控冷”工艺,开发出锌铝镁合金镀层钢丝。经第三方检测,其耐腐蚀性相较传统产品提升4倍以上。

“这不仅是材料技术的突破,更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胜利。”向嵩表示,该成果使我国成为少数掌握2000兆帕级桥梁用钢核心技术国家,彻底打破国外企业在大跨径桥梁主缆材料领域的垄断,显著提升了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自主保障能力。

据了解,以此成果为基础,贵州大学与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省科技厅指导下,积极筹建贵州省特种金属线材全省重点实验室,致力于为更高强度、更大跨度、更加耐蚀的缆索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姚作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