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思维·文化:逻辑学的前沿理论与学科交叉研究暨贵州省逻辑学会2025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18浏览次数:10

贵大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曾兰乔)10月18日上午,语言·思维·文化:逻辑学的前沿理论与学科交叉研究暨贵州省逻辑学会2025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贵州大学副校长陈艳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杜国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蔡曙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张学立,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林胜强,贵州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连顺出席会议。来自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数十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龚晓康主持开幕式。

陈艳波介绍了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情况。他指出,逻辑学是思维规律的科学,是沟通语言思维与文化的重要桥梁。它不仅是哲学的核心学科,也是语言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纽带。逻辑之于人类理性,如同骨架之于身体,是支撑思想、通达真理的基础力量。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逻辑学正经历着新的理论变革与拓展。并表示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思想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理性的对话。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逻辑为桥梁,在语言思维和文化的交叉地带深入探讨逻辑学的创新理论与实践价值,推动逻辑学研究与时代课题同频共振,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杜国平致辞指出,逻辑学作为探索思维规律、规范规律形式、追求有效论证与清晰表达的古老学科,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核心基石。它不仅是哲学大厦的重要支柱,更是连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桥梁。在当今知识爆炸,学科交叉融合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下,逻辑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论持续拓展,其前沿理论与跨学科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讨会精准把握了时代脉搏与学术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围绕“我言,故我在——论人类认知的语言基础”“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探微及语义学启示”“论德里达对‘正义’概念的解构主义话语分析”“逻辑反例外主义的回溯方案的辩护探析”等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本次研讨会由贵州大学、贵州省逻辑学会主办,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承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协办。

编辑:尹梓熹 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