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贵州大学“心理教师社区说”非遗曼陀罗绘画团辅

发布者:金言发布时间:2025-09-20浏览次数:10


非遗蜡染邂逅心理疗愈 贵大学子体验曼陀罗绘画团辅

 ——贵州大学“心理教师社区说”创新融合传统文化与艺术疗法


在当今快节奏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的维护成为了校园生活中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亟待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当古老的非遗蜡染邂逅曼陀罗绘画疗法,会产生怎样的心灵共鸣?

为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助力情绪管理与自我成长,非遗曼陀罗绘画团辅活动应运而生。该活动融合非遗蜡染艺术与现代心理疗愈,创新性地促进心理健康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63日晚,贵州大学 “一站式” 学生社区品牌活动 “心理教师社区说”在南区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圆满落幕。30余名学子执非遗画笔开启 “以美润心” 的情绪探索之旅。

非遗图卡架起疗愈桥梁

项目团队以“静、安、定、慧、悟、得”为核心理念,创新设计60张“非遗曼陀罗”疗愈图卡。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取贵州蜡染艺术线条,褪色呈现黑白曼陀罗轮廓,让传统纹样焕发新生。每张图卡上角镶嵌蜡染原图如时光印章,右侧配主题诗句引导情感共鸣,背面则附纹样历史解读及叙事疗愈指引,构建起“传统技艺-当代心理”的双向通道。



四期主题深化心灵探索

513日启动的系列团辅,分四阶段层层递进:  

静” 启心门(513日) :初识曼陀罗源流,在芦笙曲中冥想入静,让同学们在悠扬的民族音乐声中,暂时抛却杂念,为后续的探索之旅做好身心准备。

   “安” 于共绘(520日) :双人协作绘画,学习情绪倾听与表达,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定” 观内在(527日) :解析图形情绪密码,实现自我调适,引导学生们深入挖掘内心深处的情绪,借助曼陀罗图形进行梳理与调节。

   “慧” 见留白(63日) :领悟线条与空白的澄澈智慧,使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 “留白” 之美与哲理。

五步疗法激活情感表达

期活动包括“静、思、画、写、悟”五环节:在《岸》《雨后歌》等民族音乐中冥想入→品读图卡主题深意→自由创作投射情感→创编故事分享感悟→学习心理学知识。活动尾声,团队引入“安全基地”“认知重构”等心理学技术,布置情绪日记等实践作业。参与者将焦虑、抑郁、不安、焦躁等情绪转化为色彩与线条,更在故事分享环节实现情感共鸣。


长效追踪拓展文化疗愈  

经过四轮的训练,多名学生反馈,创作过程既获得深层心理平静,也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项目组持续追踪参与者状态,通过量表数据分析评估长期效果,并计划举办校内展览、联合机构推广“非遗+心理”疗愈模式,让创新实践惠及更广群体。

这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自我和民族文化的重新发现。”指导教师赵小青教授指出,蜡染纹样承载的古老智慧与曼陀罗疗法的结合,为大学生情绪管理提供了文化根基深厚的特色方案有助于大学生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迈向更加健康、阳光的未来


编辑:于佳琪

一审:金言、赵雪瑞

二审:帅懿芯

三审:晏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