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答卷

  • 05/19
    贵大新闻网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日,贵州大学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团队题为 Exclusion of Thought: Mitigating Cognitive Load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Enhanced Reasoning in Multiple-Choice Tasks 的研究论文被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顶级国际会议ACL 2025 (The 63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CCF-A类) 录用。这是我省高校及科研机构首篇被ACL录用的论文,也是我省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领域首篇国际顶级会议论文,标志着贵州大学在认知智能与自然语言理解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研究生付启航,通讯作者为秦永彬教授和黄瑞章教授。随着以GPT-4、DeepSeek等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迅速发展,LLMs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依托海
  • 05/13
    贵大新闻网讯(东盟研究院)近日,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简称“高盟”)完整公布《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基础竞争力百强排名(2022—2023)》,贵州大学凭借其在东南亚研究中扎实的学科基础以及积极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全国百强榜单并获评“B-”等级,成为贵州省唯一跻身该榜单的单位,标志着我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进入西部高校前列,彰显了我校在新兴学科建设领域的阶段性成果。自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正式获批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以来,贵州大学抢抓学科发展机遇,依托东盟研究院(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的学术平台优势,结合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学科底蕴,整合国际关系、语言学、历史学、大数据、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资源,构建起“东南亚研究”特色学科集群。贵州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将“东南亚域内外关系与国别史”“东南亚区域国别可持续发展”“东南亚区域国别可持续治理”以及“东南亚语言数据挖掘与教育文化发展”锚定为四大创新研究方向,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逐步形成“基础研究-政策咨询-国际合作”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模式,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提供智力支
  • 05/06
    贵大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曾兰乔)5月4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全国100名优秀学子入选。我校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苏芝乾作为贵州省唯一本专科生代表荣登榜单。苏芝乾在学业、科研、实践中全面发展。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1项;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银奖等国家级荣誉。作为中共党员,开展“忆初心,讲党课”活动,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TOP100。据悉,国家奖学金由中央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用于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经严格选拔与评审,全国12万名本专科学生荣获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并遴选100名优秀学生代表刊登于《人民日报》。编辑:张蝉责编:李旭锋编审:丁龙
  • 04/29
    贵大新闻网讯(矿业学院)近日,贵州大学矿业学院文志杰教授及陶剑特聘教授团队在国际塑性力学领域顶级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中科院一区Top,IF=9.4)发表题为“A fully coupled rate-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viscoplastic damage model for rock-like materials within the consistency framework”的研究论文,首次在一致粘塑性理论框架下建立了率和温度相关的岩石粘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阐明了岩石非弹性变形过程中不同耗散过程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对岩石力学行为的控制作用。深部岩土工程常处于“三高一扰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强烈开采扰动)的复杂环境,准确理解和评估岩石类脆性材料在高温、高压和高应变率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对于揭示深部岩土工程的失稳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温高应变率下的岩石非弹性变形过程涉及热弹性、热塑性和热损伤等能量耗散过程的复杂耦合效应,如何在统一理论框架下定量求解岩石应力、应变、损伤和温度等状态
  • 04/17
    贵大新闻网讯(农学院)近日,我校师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2.2)在线发表了题为“Consortia of Bacillus sp. LY05 and Bacillus cereus LGY06 immobilized on coconut shell charcoal remediates pendimethalin and cadmium contaminated sites in-situ and alleviates peanut’s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的研究论文。团队将Bacillus sp. LY05和B. cereus LGY06固定在椰壳炭上,建立了椰壳炭固定化混合菌群,该固定化菌群能同时缓解花生二甲戊灵残留-镉复合污染与连作障碍。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项目的资助。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安全全省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王秋萍为第一作者,副校长陈祥盛教授、吴小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食用油料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

历史沿革

数据贵大

  • 34740
    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
  • 17000余人
    研究生
  • 图书馆藏书总量
  • 4200余人
    在职职工
  • 2800余人
    专任教师
  • 11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 11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 11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 11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Baidu
map